戒尺线上热销成“网红” 家长:买来只是震慑孩子

发布者:万旭发布时间:2017-05-05浏览次数:375

戒尺,曾是旧时私塾里,最为流行的震慑之宝。近期,不少市民发现,戒尺又悄悄重出江湖,在线上热销。销量最好的一家,月销售量达8千多笔;线下,旅游景区里,戒尺也受到游客追捧。

有人调侃,打手板教育又回来了?线上热销的背后究竟为何?为此,记者进行了调查。记者在网购平台上输入“戒尺”,立即跳出上百家店铺,销量最高的一家,月销量达8094笔。记者观察到,这些戒尺,多数为竹制品,规格也大致相同——正面刻着《论语》《诫子书》《三字经》等古代训诫语录,背面刻上尺度。既有8元一根的普通戒尺,也有高达6000多元的“土豪款”。“平均每个月都会有30多个订单销往厦门。”一位西安的卖家告诉记者,销往厦门的订单还不断增多。

线上热销,线下会购买戒尺的市民并不多。连日来,记者走访了瑞景小学、大同中学、湖滨小学、第六中学、公园小学等多所校园周边,均没有发现卖戒尺的商家,只有在景点附近,发现戒尺的踪影。在曾厝垵,类似的戒尺被摆放在商店显眼的位置,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。曾厝垵一贩售戒尺的商家告诉记者,去年8月就开始销售,业绩一直不错。“一次性进货200根,一个半月就卖完了。”他说。

一位从事十余年戒尺销售的西安卖家告诉记者,戒尺很受教师和家长的追捧。有家长买回去吓唬小孩,也有老师买去教学。在网购平台的买家评价中,还可以看到这样的留言:“在手上比划可以吓唬孩子,起到震慑作用”“买来敲黑板,震慑捣蛋鬼”。热销背后究竟是何原因?怀旧?作为文化产品送人?记者随机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,收回问卷数89份。当被问及如果购买戒尺,会是出于什么目的时,不少市民表示因为怀旧买来收藏,还有人表示买来送人,也有用来吓唬小孩。

在问卷中,不少家长都反对用戒尺来体罚学生。网友颜女士表示:“可以用于教学,用于体罚太过,教育应该循循善诱讲道理。”还有一位老师表示:“体罚对孩子身心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影响,应该建立新型师生关系,而不是用体罚的手段。”此外,还有部分家长表示,戒尺在家里摆着,对孩子起到威慑作用,使用过程中,不会用来体罚小孩。

“现在的社会环境,老师可不敢使用戒尺。”厦门东渡第二小学校长王静告诉记者,作为教师,使用戒尺是不合适的。作为一位母亲,王静认为,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讲,需要这样一把戒尺,适当地惩戒。“孩子不明白事理,需要用戒尺来强行告诉她,是非对错,在心中树立一把标尺。”王静说,最好只是将之作为一种对孩子的震慑,采用“雷声大雨点小”的做法。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把握尺度。此外,对孩子的教育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实现,比如定时召开“家庭会议”,为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制定一些规矩。“戒尺在手,更应在心,没有规矩,难成方圆。”她说。http://news.fznews.com.cn/dsxw/20170505/590bc7a8d5ec4.shtml(2017-05-05 来源:厦门网)

  

智库评论

  戒尺曾经作为教育法器,是私塾老师的教书标配,也是很多家庭必备的教育工具,在旧社会,很多人就是在戒尺的威慑下学习和成长起来的,可以说,那个时代人们的成才,戒尺的作用功不可没。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文明,戒尺这种象征暴力教育的工具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,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温和,更加理性,更加文明的教育方式。这不仅是对人权的尊重,也是一种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。

  一些家长之所以对戒尺如此追捧,除了怀旧心理,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对教育的焦虑。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常常力不从心,缺乏科学常识和正确的方法,孩子小的时候,家长可能对孩子非打即骂,当孩子超出自己的掌控,出现逆反行为,家长就会觉得无能为力,可以说,教育孩子已经成了很多家长头疼的难题。尤其是面对一些“熊孩子”,家长更是不知所措,焦头烂额,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和管束,只能借助戒尺,殊不知,这种行为不仅无法取得积极效果,甚至可能适得其反。引导家长尊重孩子、爱护孩子,采取理性、科学和文明的方法进行管教,才是根本之策。

  戒尺并非教育的必备“法器”,没有戒尺也不会影响到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,这是无数事实证明的结论,因此,戒尺只不过是可有可无的教育辅助工具,在教育中,还是应该讲究方式方法,比如做到言传身教,比如,照顾到孩子的感受,循循善诱,讲事实、摆道理……这些,都远比使用戒尺粗暴震慑更文明,更有效。